根据市场调研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,2015年我国鞋类产量140亿双,出口量98.7亿双(金额511.2亿美元),国内市场消费超过38亿双,消费总额达到3500亿元。消费虽然整体仍上行,但增长乏力,出口出现少见的负增长,销售收入增速同比继续趋势性回落,中国鞋业市场面临转型“大考”
7000亿中国鞋业市场何去何从?
近期,由中国鞋业发展协会,中国鞋类质造技术研究中心发起承办的“第三届2016年度中国鞋业十大品牌评选暨2016年度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品牌评选活动”,引起业内的高度关注,好的品牌,优秀的鞋企,其先进的商业模式和经营策略,或许能为中国鞋业市场在当前的逆境中找寻到新的方向或出路。
经过近30年的发展,中国已经俨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鞋类生产、贸易和消费大国。目前中国拥有2万多家初具规模的制鞋企业 ,已经呈现产业集群式发展状态,总的来说有四大集群。一是以广州、东莞等地为代表的广东鞋业基地,主要生产中高档鞋;二是以温州、台州等地为代表的浙江鞋业基地,主要生产中低档鞋;三是以成都、重庆为代表的西部鞋业基地,主要生产女鞋;四是以福建泉州、晋江等地为代表的鞋业生产基地,主要生产运动鞋和休闲鞋。
产业集群初显,不过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,世界制造业在不断发展转移,尤其是对成本极其敏感的制鞋业,从未停止过区位转移。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周世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从2003年到2013年,中国制鞋工人工资增长了约3.5倍,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升值超过30%,加上其他成本上涨,利润基本被蚕食,中国鞋业订单正呈现下滑态势。亚洲鞋业协会秘书长李鹏对此表示担忧,称假如海外订单转移加速的情况不引起注意,很可能沿海地区的大多数工厂在5~10年都将转移或关闭,这个从业人数高达1900多万人的鞋业将面临巨大冲击。
除此之外,同质化严重,低价拼杀,缺乏原创设计,品牌创新滞后,营销渠道单一化等,都在影响和阻碍中国鞋业的发展,如何破局,绝境反击,7000亿中国鞋业市场何去何从?南鞋北上、东鞋西移,劳动力升级,智能制造,从量变到质变飞跃的鞋业转型大考拐点就在眼前。